杏林典故
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> 杏林典故 > 正文

甲骨文的“前世今生”

2024-07-16 17:52 |  | 

甲骨文


(文/梁佳宝,图片来源于网络)甲骨文,顾名思义,乃是以龟甲、兽骨为载体刻画而成的古老文字,又被尊称为“契文”、“甲骨卜辞”、“殷墟文字”或“龟甲兽骨文字”。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发现的成熟文字系统,它不仅是汉字的根基,更是承载中华璀璨文化的不竭源泉,蕴藏着无比深远的历史与文化意义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,探寻甲骨文的“前世今生”。

甲骨文,源于商朝晚期,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文字形式。其诞生之初,是为了将神秘的占卜内容镌刻于龟甲、兽骨之上,以供后世瞻仰与解读。相较于《说文解字》所确立的汉字系统,甲骨文已然展现出了汉字构型的多样性,更是传统“六书”中“四体”的生动体现。

河南中医药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——剑齿象臼齿化石


       甲骨文的发现,与中医药中那被誉为“龙骨”的珍稀药材紧密相连。这里的“龙骨”并非指龙的神圣骨骼,而是指古代巨大哺乳类动物骨骼经过岁月沉淀形成的化石。更为神奇的是,它不仅承载着古生物的历史信息,还作为一味中药,具有神奇的镇静安神功效。1899年,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药店的寻常巡视中,意外发现这些龙骨上刻有难以解读的弯弯曲曲符号。他细心对照《史记·殷本纪》中的记载,惊喜地发现两者竟然基本吻合。这些符号,正是被后世誉为“甲骨文”的神秘文字。

甲骨文的内容,主要记录了商王室的占卜活动,内容涵盖了天气变化、农事活动、收成预测等多个方面。它如同一面镜子,真实地反映了商朝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历史发展脉络,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、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。